刘述丨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老年教育何为

发布时间2024-07-16
浏览量:50

刘述

国家开放大学

  摘 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推进,老年教育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更加密切。我国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基因、价值观念、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天然联系。从文化视角、教育视角、社会视角看,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谐共生具有深远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继续在老年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价值也将进一步升华。以老年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坚持树立共享与共赢发展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支持体系。

  关键词

  传统文化;老年教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老龄化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相继颁布了四十余个相关政策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建成文化强国”置于2035年远景目标中多个“强国”建设的首要位置,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单列成节,并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任务中明确提出“促进两岸同胞共同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教育作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继续在老年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需要深入探究老年教育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从“自发”走向“自觉”,以发挥更大价值。本文将围绕何以能够、何以需要、何以实现,从我国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然联系、共生之需和共赢之道三个方面探究老年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实施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何以能够: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然联系

  新时代老年教育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优势,这种独特优势源于我国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基因、价值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天然联系和深层次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源源不断为老年教育提供文化滋养和教学内容,深化并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在意涵;老年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推进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丰富场景和持续动力。

  (一)文化基因的延续与活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文化的传承弘扬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文化基因复制过程和社会文化再生产过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延续与活化文化基因意义重大。

  教育与文化同构,且互为涵养。老年教育作为教育与文化交织的重要领域,在推动文化养老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相对于年轻群体,老年人在更长的人生历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型的传统文化,见证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因而,在价值理念、生活习惯、言行举止等诸多方面自然而然拥有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烙印。此外,老年人经过多年生活历练所积累的经验与智慧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他们对传统文化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和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以更加具体、生动的方式活化优秀传统文化,顺势而为将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与实践,不期而然地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并在亲朋交流、社区活动等社会活动中将传统文化基因自然带入,让这些文化基因在当代社会得以延续和发扬。老年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进一步激活老年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和能力,让老年人在延续和活化传统文化基因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二)价值观念的传播与彰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守正创新、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天人合一等价值观念是树立社会良好风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支撑和理念向导,可帮助人们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念唯有厚植于现实生活,广泛覆盖各类人群并贯穿个体全生命周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并得到进一步传播与彰显。

  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伴随医疗水平的提升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这些变化和趋势为老年人弘扬传统价值观念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老龄人口基数的增长,让全社会有更多机会从老年群体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实现传统价值观念代际传承与发展。其次,老龄人口占比的扩大,让老年群体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有利于老年人向社会不同层面推广与普及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最后,生命跨度的延长,意味着老年人可以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学习与体悟传统价值观念,并通过多种方式外化、展示与传播这些价值观念。而老年教育不仅能够延续其他类型教育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命,还可以结合老年人的需求与实际,不断拓展老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引领老年人崇德向善、更系统深入地理解传统价值观念的精妙,进而激发和释放老年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积极性,共同守护和弘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内容形式的融合与丰富

  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均秉持以人为本理念,二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具有深度融合和相互充实的现实基础。

  从内容上看,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典诗词与书画艺术、古典建筑与园林美学、传统曲艺与手工艺技能,以及传统道德与哲学思想等众多领域都具有深度结合的潜力。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上的结合,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把握历史脉搏,产生文化共鸣,领略文化魅力,提升审美情趣,享受内心愉悦,实现精神富足。此外,太极拳、八段锦等强调内外兼修的传统健康养生内容,还可以帮助老年人获得身心的双重滋养。

  从形式上看,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多重耦合空间。首先,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文化在讲授式与研习式等教学互动模式上一脉相承,可以引导老年人深入领略传统智慧及其匠心独运,得到思想深处的激荡。其次,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书画、茶艺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中亦可有机结合。这种结合能够调动老年人的具身认知,让老年人身临其境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获得全身心的文化熏陶。最后,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存在数字化耦合空间。数字赋能老年传统文化教育可为老年人创造更多元、更丰富的学习场景,并为老年人带来更直观、更具趣味性的感官体验,为老年人更好感知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支持。此外,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形式上的耦合,还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

  二、何以需要: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生之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脉与文化底色,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加强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势在必行,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性。从文化视角、教育视角、社会视角看,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谐共生均具有深远意义。

  (一)文化视角

  文化资源只有通过教育、传媒、文化产业、大众交流等多种官方与民间路径广泛传播后,才能彰显强大力量,进而转化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强化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保护、创新文化表达等诸多方面。老年教育对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老年教育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家文化繁荣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

  1.强化文化根基

  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有助于巩固和夯实中华文化根基。首先,老年传统文化教育让更多老年人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更深刻认知和把握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其次,老年人作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观和文化素养对于良好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老年教育引导广大老年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扩大传统文化传播和发展的民众基础,增强整个社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凝聚力。最后,从长远角度看,老年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益于其自身发展,还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对后代产生积极影响。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生关系,可为后代学习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以保持中华文化根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和文脉赓续。

  2.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种深刻的群体性自我文化认同和积极的心理情感,是主体在对所处文化经过认知、批判、反思、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后,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及其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情感依托,以及在进行跨文化比较和选择时对自身文化的高度信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涵养之源。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让老年学习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更深刻、更广泛的连接,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个体建立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还有助于厚植老年群体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博深邃,值得反复学习、深入领悟。老年传统文化教育让老年人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型的传统文化,拓展或重塑老年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生发出更多维度和层次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并通过老年人将文化自信辐射至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

  3.促进文化保护

  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应对多元文化冲击、保持文化独立性和连续性的有效手段。老年人既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守护者,他们在长期生活中受益于传统文化的滋养,对传统文化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和理解,更加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念、民俗风情、艺术形式,在承前继后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老年教育可通过多种渠道,有效助推老年人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老年人的文化保护意识,激发老年人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老年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内化,以传承和发展的方式动态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多样性;开设相关课程提升老年人在口述历史、回忆录编写等方面的能力,为老年人记录和保留传统文化提供专业知识培训;搭建平台让老年人参与相关传统文化的讲解与展示,以及相关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记录工作。

  4.创新文化表达

  创新文化表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对于创新文化表达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不断变化。老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回应当代老年人在认知、审美、情志等方面的需求,结合生活元素、现代技术等,在保持传统文化原有价值和特质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创新文化表达,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此激发和保持老年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为老年群体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老年教育可为老年人创新文化表达提供丰富场景和广阔平台,如文化创意比赛、艺术展览、才艺展示等。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老年人可以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灵感和创意,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新解读和再创造,探索更加新颖、深刻、多元的文化表达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二)教育视角

  “文化养老是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追求”,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将激发更多与文化相关的老年教育需求,吸引更多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与文化养老新图景,并在此过程中促进老年教育资源的拓展、老年教育质量的提升,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1.拓展老年教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丰富老年教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涉及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康养等众多领域。这些宝贵的思想、知识、技艺等构成了多维立体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多方位调动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拓宽视野、陶冶性情。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不同地区都有深厚积淀,具有广泛的可获得性,利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其融入老年教育资源体系,以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再次,传统节日、习俗、礼仪、饮食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同样承载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既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又可为老年人提供展示平台,增进老年人的交流与合作,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色彩和活力。最后,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资源被转化为数字形式,并通过多种媒体进行传播,有助于老年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共享,也利于拓展老年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范围。

  2.提升老年教育质量

  老年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就教育内容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历史沉淀与时间检验,蕴含宝贵的教育价值。无论是儒释道典籍,还是古典诗词,抑或传统音乐书画、中医药知识等都可以直接作为或者转化为老年教育的“教科书”,成为更有深度或者更具实用性、趣味性和魅力的高品质学习对象。就教育过程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循序渐进等教育理念,与老年人的学习特点高度契合。而经典诵读、实践体验、研习参悟等传统教育方法,可以丰富老年教育形式,提高老年教育教学效果。就教师队伍而言,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将对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带来积极影响。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需要教师在特定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这些教师的加入,不仅为老年教育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老年教育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也会对现有老年教育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促使他们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研究,提升相关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进而更好地向老年学习者传授文化知识,以保证和提高老年传统文化教育质量。

  3.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文化根基,亦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坚韧纽带,可为各级各类教育提供多样化的交流与沟通途径。老年教育不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孤岛。在老年教育中持续推进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充实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积极意义。首先,有助于立足全生命周期视角,构建更加完整、更具连贯性与递进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不同年龄群体的广谱覆盖与逐步深化。其次,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打破终身教育视野下各级各类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隔阂,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系统整合与协同发展。最后,有助于发挥老年教育的独特作用,为不同类型学习者搭建多元互动与跨代融合平台,并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其他阶段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有益补充。

  (三)社会视角

  伴随老年人口总量及其在社会总人口中占比的持续增加,老年人的价值取向、文化态度和行为偏好等对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将产生更加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从社会视角来看,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容小觑。

  1.应对人口老龄化

  老龄人口的持续增长要求全社会更加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养老。老年教育正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资源。老年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对中国老年人的文化背景、心理特征、学习需求的深刻理解与主动回应,贴近中国老年人的实际生活,可增强老年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老年生活注入更多色彩和层次。同时,这种结合也彰显了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独到之处,体现了民族文化底蕴与老年教育的契合性,是中国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探索出的具有独特性与创新性的发展路径,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的文化养老方式,实现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赢。此外,通过老年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老龄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2.整合社会资源

  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有利于有效整合各方资源。首先,共享文化场所与设施资源。利用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文化场所开展老年教育活动,有助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拓展老年教育资源,同时实现这些场馆的高效利用。其次,整合教师资源。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是老年教育宝贵师资来源,他们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指导,还能通过老年教育展示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可带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出版、资源整合与活动组织等,撬动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与银发经济的繁荣。最后,优化和拓展老年人力资源。老年教育可以激活和发展老年人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潜力,让其在传统文化的志愿服务、咨询顾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领域继续发挥作用。

  3.促进社会和谐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深刻的和谐共生思想和诸多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道德规范,如以和为贵、诚信友善等,通过老年教育传承弘扬这些思想和道德规范,对于构筑和谐美好社会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也是民族精神的纽带。通过老年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老年人更深刻理解中华历史与文化,唤起老年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促进社会稳定与团结。其次,可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二者结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或重塑老年人生活态度与三观,进而促进老年人在生活中传递社会正能量,发挥榜样作用,与年轻世代共塑和谐。再次,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公共意识。二者的结合能够激发老年人的社会责任,促进老年人再次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实现更多自我价值。最后,可以促进代际和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可以为老年人与年轻世代提供共同话题,唤起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情感共鸣,促进代际沟通与理解,成为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桥梁,增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三、何以实现: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赢之道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老年人不只是传统文化知识的接受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者、传播者和守护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老年教育中的地位需要提升,老年教育传承弘扬优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需要升华。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相互结合中实现共赢发展。

  (一)理念先导:树立共享与共赢发展观

  以老年教育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的相关主体相互认同彼此的价值,通过多维度与深层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成果共赢。相关主体达成上述共识不会一蹴而就,各方利益相关者应该立足全局和长远,深刻理解和认识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天然联系和共生之需,以共享与共赢为核心理念,深入挖掘二者在内容、方法、平台、机制以及社会参与等诸多方面的耦合基础和共同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推进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先行树立共享与共赢发展观至关重要。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各利益相关者不仅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老年人的教育问题,还要考虑如何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二者的高质量发展。而共赢的理念则鼓励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在推进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共享与共赢发展观可以打破领域、地域和群体之间的界限,优化文化资源与教育资源配置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激发老年群体与为老服务群体的文化创新活力。此外,共享与共赢发展观作为文化繁荣、教育提质与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准则,有助于化解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与稳定,为老年教育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向赋能创造更加多元、包容且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

  (二)内容创新:挖掘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为满足新时代老年人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传统文化教育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面向老年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内容上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内容创新对于增强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提升其深度与广度,乃至推动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赢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推动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创新与内容体系完善,需要全方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发力。一方面,要自上而下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理建构,研制老年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指南,健全老年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为老年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提供方向引导和规范支持。在此过程中,应整合一批具有代表性和推广价值的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书画、诗词等老年群体参与度高、辐射地域较广的经典文化课程体系化、标准化和精品化建设。另一方面,要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老年教育从业者与老年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确保内容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学习兴趣,以提升老年传统文化教育质效和促进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可以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地方戏曲、剪纸、泥塑、皮影等民间艺术内容引入老年课堂,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老年传统文化课程,并积极推动这类课程的扩容增量和品牌化发展,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与利用。同时,可结合现代视角、现代元素诠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丰富老年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深化和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影响。

  (三)方法革新: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革新,对于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要,有助于调动老年人的学习兴趣,提升老年人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传统文化原本就是鲜活和生动的,改变当前或单一、或刻板的教育方法,以更加丰富和适切于老年人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教育效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活力,契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对于面向年轻群体的传统文化教育,老年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更加灵活、开放的特性,可以突破传统文化学习在时间、进程、频率、场所、情境等方面的多重约束,探索更加多元与适宜的教学方法。探索老年人喜闻乐见并与相关教学内容更加适配的教学形式,如实地考察、场馆体验、文化沙龙、艺术赏析、才艺展示、角色扮演等,可增强老年人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互动和体验效果。此外,扩大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更加直观、有趣、生动的富媒体、多模态形式呈现和传播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学习效率和体验,进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老年群体中的传承和发展。

  (四)机制保障:建立长效合作支持体系

  实现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共赢目标,需要多方协同的长效机制加以支持和保障,其中政策保障、师资保障、环境保障和经费保障等尤为重要。

  首先,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我国宏观政策层面对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相对较低,对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比较粗放,尚缺乏专门政策支持,导致社会各界对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高,进而影响了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另外,当前我国老年传统文化教育在教材开发、专业教师和教学设施等方面总体上落后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对终身教育体系传统文化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将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规划,加大养老、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政策扶持力度和政策协同,完善老年传统文化教育制度。

  其次,发展壮大师资队伍。纵观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总体上不容乐观,这种情况在老年传统领域更为突出。老年教育机构可与相关机构和非盈利组织等共享传统文化教师资源,邀请相关专家、文化名家、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以及志愿者等参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活动,同时,加强老年教育体系现有传统文化教师专业发展和师资共享,确保老年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多样性和专业化。

  再次,加强场地设施保障。场地设施是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物质基础,在老年传统文化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专门且适宜的场地设施,不仅能够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满足老年人学习传统文化的需求,提高传统文化教育质量,而且可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为老年人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支持。此外,这些场地设施还是老年人开展文化交流和文娱活动的重要载体,可供老年人以文、以茶、以戏、以棋、以艺会友,以文化方式充实和滋养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老年教育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身心特点和使用习惯,合理规划和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场地设施,积极寻求和利用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社会资源,创新合作模式,完善相关制度,实现场地设施的多功能利用和有效共享。

  最后,拓展经费筹措渠道。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各利益相关方应该积极拓展经费来源,以传统文化项目推进、课程设置、设施建设等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寻求政府资助、与企业合作、吸引社会捐赠、利用众筹平台等途径获得经费支持,为老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和开展、教学条件改善与教师队伍充实,以及老年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在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等多重宏观战略背景下,老年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终身学习,更承载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老年教育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可以大有所为。展望未来,老年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将为我国乃至全球文化繁荣贡献更大力量。

  原文刊发于《两岸终身教育》2024年第3期第1-8页,因篇幅所限,参考文献删略。

 

来源: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