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专栏】践行全会精神 深耕交通成人教育服务一线

发布时间2025-11-24
浏览量:50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通过系统学习全会精神,我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以及肩负的“服务会员、赋能行业、助力治理”的责任使命。全会精神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更提供了破解工作难题、推动事业发展的方法论,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信心与动力。

  全会深刻阐述了“治理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这一论述让我深受启发:交通运输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行业的治理效能。当前,我在工作中时常遇到“培训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学员学习积极性不足”“优质资源难以共享”等问题,而全会提出的“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难题”,正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例如,针对“需求脱节”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企业一线调研,把行业最新技术、岗位最新要求转化为教育内容;针对“资源共享”问题,需要借助数字技术搭建平台,让优质课程、实训资源惠及更多会员单位与从业者。这既是践行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专委会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在学习全会精神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我感触最深。全会强调“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治理成效的根本标准”,反映到交通运输成人教育工作中,就是要把“学员满意、企业认可、行业受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曾接触过一位从事城轨运营的学员,他通过专委会组织的应急处置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成功化解了一次设备故障风险,这让我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传道授业”,更是在为行业安全、民生保障贡献力量。全会让我更加坚定:无论是课程设计、培训组织,还是科普宣传,都要从“学员需要什么”“行业缺什么”出发,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让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全会对“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部署,也为专委会的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专委会作为基层教育组织,是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治理的“神经末梢”,我们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行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全会提出“健全基层组织协同机制”,这启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会员单位、地方交通部门、行业协会的联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例如,在开展科普工作时,不能仅靠专委会单打独斗,而要联合高校、企业、社区共同策划活动,让交通科学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在推进课题研究时,要吸纳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让研究成果更贴合实际应用需求。这种协同模式,正是对全会“完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的生动实践。

  此外,全会对“数字化转型”的强调,也让我对专委会的信息化建设有了新规划。当前,专委会的信息传递、服务开展仍存在“线下依赖多、线上效率低”的问题,全会提出“以数字化赋能治理现代化”,为我们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路径。我们需要加快建设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会员管理、培训报名、资源共享的“一站式”服务;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分析学员学习数据,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需要开发虚拟实训场景,解决成人教育“实训难、成本高”的问题。这些举措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更能让专委会的服务覆盖更多从业者,真正体现全会“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要求。

  结合全会精神与专委会工作实际,对2025年接下来及2026年工作,我们计划重点推进三项任务:2025年完成专委会官方网站与微信公众号建设,实现服务线上化;开展“交通安全科普专项行动”,组织进企业、进校园活动;2026年深化数字人虚拟助教、数字化实训系统的推广应用,联合会员单位开发核心培训课程,举办产学研成果对接会,切实以扎实工作践行全会精神,为交通运输成人教育发展与行业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长期政治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在服务会员中践行初心,在创新发展中勇担使命,不断提升专委会服务质量与水平,让交通运输成人教育真正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支撑。

  (交通运输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刘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