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成人继续教育改革发展40周年网络征文

伯钧 四川省职成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发轫于1978年,那一年,被称为改革元年。今年各行业都在盘点四十年成就,是呀,恰如人生四十而壮,而不惑,总是值得庆祝和回味的。转眼,成人教育,也步入改革开放的壮年之期,相信广大同业们,都有很多话要说,很多话想分享。借中成协布置召开网络座谈会之机,我谈谈两个话题。

  话题一:历史成就

  用“恰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成人教育过去四十年的发展,一点不为过。四十年改革发展,到今天,虽然有一些遗憾,但总体基调,却是充满甜蜜和自豪回忆的。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都在成人教育历史上刻下深刻烙印,因为开放改革的每一步,都落实到人的变化上面,落实到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上面。在教育的诸多门类中,成人教育,因为其社会性,而成为反应社会变化最直接的门类。

  有观点称,1978年的高考制度改革,是国家进入改革模式的切入点。那时至今,我们先后开展电大教育、高等中等成人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函授自考(大小自考)教育、职工培训、进城务工农民培训、工人下岗转岗培训、针对老年人的教育、各类社区教育等等,这些工作给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送去知识、技能和改变命运的机会,无数中国人在这场由政府主导的教育运动中,得到提升和改变,无数受教育者被激发学习的热情,接受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70、80年代以电大和函授教育为代表,90代后继续教育高潮迭起,各类社会教育不断推陈出新,成人教育让一个时代的无数人受益终生。毫不夸张说,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成人教育撑起共和国人才换代、知识更新的半壁江山。改革开放里程碑上,应该有成人教育大写的事迹!

  话题二:改革发展

  同时,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形容成人教育事业的现状和改革发展机遇,也不是危言耸听。

  四十年过去,我们的社会曾经给了成人教育太多红利:知识爆炸、技术革命、人口素质提升、持续的城镇化发展、国际交往地球村的诞生、教育思想革命等等,我们也抓住了一系列的历史机遇,干出了足以简刻的成绩。然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深刻变化,促使我们踏上未来之路,也促使我们对成人教育事业来一次深刻的思考。

  首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在默默发生着变化,甚至处于质变的边沿,人类社会从科学技术到地缘文化在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而中国,也由于改革发展的深入,起点红利(后发优势)、制度红利、人口红利等元素都在大幅度衰减。目前中美贸易之争,表面看是经济之争,背地里是政治文化制度的碰撞,世界秩序的潜在斗争。但同时,党中央作出我国改革发展“将处于长期机遇期”的战略判断,提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核心使命,这一内一外的重大论调,构成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背景。

  其次,这个大的历史背景,给成人教育事业带来重大挑战和历史机遇。我以“三个变化,三个不足和三个思考”来表述。

  三个变化:

  一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在变化。包括学历知识水平变化、学习观念变化、生活方式变化、社会关系变化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万事待兴,但国民文化素质普遍低下,专业劳动技能缺乏,社会生活观念落后。成人教育从最早的扫盲识字开始,深入到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很好完成了改变思想、提升素养、增强技能等工作。1978年开始,实现四个现代化成为全社会的目标,配合高考制度的改革,成人教育主要承担填补文革十年教育欠账造成知识人才断档的重大历史使命,然后是普及与普识性质的教育任务。截止2017年,义务教育已经在全国普及,中等以上教育(含职业教育)实现全面覆盖,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3%,在校学生3970.99万人;高等院校办学规模极大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划分,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这个数据基础可以看到,成人教育的主要人群对象,其知识学历结构相比40年前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结构也发生颠覆性变化。

  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观念的改变。如对学习态度,出于生活刚需的学习慢慢不是主体,改善型的学习需求日益增多。由于学历不再是唯一用人标准,社会对专业才能的务实选择,造成学习者的主要目标,已经从刚需型转变为储备型。继续教育中的职业提升或自我改变成为主流目标。

  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变化,特别“互联网+”,已经颠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生活方式变化、人际关系变化,使学习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具有代表性的是,传统学习的社交功能,已经被快捷高效的网络社交功能所取代。

  二是成人教育时代任务的改变。这取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广大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提升和强化,成人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教育之力,在于能够改变人的心智,教育之利,在于“润物细无声”。物质生活的丰富可以通过经济发展来实现,一个人三观的改变和塑造,却依赖教育实现。只有合适的教育,才会让人对幸福感有着正确的感受认知。

  三是教育生态的变化。毋庸讳言,教育也是一个生态圈。在教育圈里,几十年的撕扯,出现了马太效应,强者恒强。这不是简单政策所决定的,是历史和诸多因素的化学反应。历史上,曾经有过成人教育(司)局的设置,完成广泛的补偿教育以后,专职部门纷纷被撤销,合并。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成人教育门类的管辖划分,总是存在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特别是职工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社会交叉较多的工作,常常有理不清事权的现象存在,这也导致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体系中,成人教育版块成为鸡肋。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社会教化功能部分该谁管、怎么管,还没有一定之规。由此,普教、职教、高教(包含成人高等教育)等学校教育都在各自行业法律法规的大树下,安心发展,做大做强,而成人教育被边缘化,出现了“无法无天,无依无据”(法:法规;天:顶层;依:基础条件;据:相关政策)的尴尬局面。比如极少部分地方制定了终身学习法规条例,但上位法何在?如从事成人教育教师职称问题,教育经费问题等,在一些地方,哪怕出现教育经费重复投入到校园打造、设施换代,也不能满足人均1元的基本要求。

  三个不足:

  一是成人教育基础研究严重不足。往往用文件代替研究,经验代替研究,即便开展的研究中,也往往是实践研究强于理论提炼,具体问题研究强于规律研究,比较研究多于内涵研究。对自身原研究的缺乏,带来成人教育姓什么,干什么,该谁干,怎么干等看似浅表实则困惑问题,造成“领导重视却说不清楚,领导不重视都喊的辛苦”。

  二是地方教育部门对社会行业教育推动严重不足。表现在越是基层,部门职能越是明确,成人教育牵头带动全局的布局设计,从根本上是矛盾的。比如职工教育,人社局具有职工就业培训的主要职能,而教育局的政府考核任务是中小学教育。这一点,骨子里是顶层设计问题。

  三是地方成人教育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具体而言,教育部门管辖的成人教育队伍,主要依靠力量是地方电大或职校内设部门,或各类学校抽调人员组成。没有专业培训,没有规范上岗要求。凭感觉,凭热情,凭事业情感推动工作。“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刀法”,无法形成行业长期发展的合力。

  三个思考:

  1.成人教育事业未来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前文已经说到,我们面临几个大的变化,这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事业定位。要解决我们事业的核心是什么?我以为,在未来长期时间里,成人教育事业的主要职能为:研究成人教育规律,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咨询服务;积极组织全社会力量,为人民群众的终身学习提供广泛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学习的需求;配合职能部门积极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提升人民群众感知幸福、获得幸福的能力。

  过去成人教育体系里面的学历继续教育部分,是极大部分,今后应该适当降低比重。因为学历继续教育已经不是社会主要矛盾,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学会的交叉和延伸管理,决定了这不应该继续作为成人教育的主要方向。只有将社会与人的主要发展作为核心工作,才会为事业找到存在基础和明确方向。

  2.成人教育事业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关系?

  终身教育和其他现有门类的教育之间,存在互相交叉和依存关系,比如家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老年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交叉融合等等。因为终身教育是状态描述性质的分类,具有“一个统筹,多类服务”特征。如果各类知识文化技能的教育是空间,那终身教育就是时间,这样的时空,构成未来大教育的宇宙。

  3.以“终身教育”统筹未来工作的必要性

  将终身教育作为成人教育升级版本,是国家要求,人民需要,是时代进步的必然。成人教育走过几十年,固然具有品牌优势,感情积淀,继续教育也受到国家高等重视,但他们都实指工作领域,往往挂一漏万,无法较好概括我们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前面已经阐述了我们面临的三个变化,这里不再赘述,事业基础发生变化的判断,导致我们必须下定改革的决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全民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战略性的布局,我们在做未来设计时候,更多着眼未来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而非仅仅当下。

  相信我们的事业在政府统筹下,研究自身规律,加强自我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作出较长期布局规划,成人教育事业的辉煌一定会在终身教育旗帜下,继续保持传承并发扬光大。

 

伯钧:芳华随冬去 新芽换枝开

发布时间2019-03-18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