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大家谈】吴光林:数字赋能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 不断深化江苏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发布时间2025-03-13
浏览量:50

吴光林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终身教育不仅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发展教育数字化,数字赋能终身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数字赋能终身教育的价值思考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崛起,数据资源“家底”更加殷实,数据收集、运输、储存能力显著提升,为终身教育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有效提升教育供给,极大地拓展终身教育的时间与空间,改善终身教育供给短缺问题,从而突显出数字赋能终身教育的价值。

  (一)社会价值

  一是提供大规模的受教育机会。大数据赋能终身教育将处于不同时空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等要素重新整合,发挥教学资源多层次、多元化的优势,满足居民个性化学习需求。二是提供多样的受教育环境。通过学习智能终端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约束,实现随时随地处处学习。

  (二)个体价值

  中国是人口大国,不同人群对终身教育的需求与要求各异,包括职业技能需求、职业素养提升需求、生活品质提升、综合素养提升等等。以大数据思维赋能终身教育,一方面可以从居民需求的角度整合优质的信息化资源,提高资源建设的质量和使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的调研,更加精准了解学习内容和方式方法,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教育的同频共振。

  (三)实践价值

  一是可进一步优化内部改革。以大数据作为支撑,形成多元协同综合数据治理结构,建立“循数治理”的结构性和程序性协同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大数据系统,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加强管理决策效能。二是提升数据赋能成效。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数据量级和存储时间跨度,实现对教育对象长时间、全方位的跟踪分析,溯源学习者全过程的学习记录。

  (四)课程价值

  大数据赋能终身教育为课程资源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一是借助大数据平台开发丰富多样的网络课程资源,满足碎片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其学习效率;二是以大数据知识块为基本单位建立课程并建构课程教学团队,借助大数据平台构建的云课程,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三是改革课程模式。将大数据充分运用于学情分析、课程建设、教学服务、质量保证等方面,使大数据赋能终身教育的管理和教学工作。

  二、江苏数字赋能终身教育的一些做法

  以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建设为要务,以江苏开放大学为龙头,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打造面向各级各类学习需求的“教育超市”,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教育数字化对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和叠加作用,初步形成数字化赋能全民终身学习的发展样态与模式。

  (一)强化数字化服务终身学习的顶层设计

  构建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终身教育学习模式,不断加强数字化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顶层设计,依托江苏开放大学构建支持学习服务的“518数字化工程”体系。即围绕“一路、一云、一库、一中心、一基地”等五大建设目标,推动江苏学习在线、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江苏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阳光信息平台、江苏老年教育网、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开放大学”栏目、“月明在线”学历教育平台、融媒体联盟、“终身教育研究”公众号等八个数字化平台建设。

  “一路”,即覆盖全省开放教育办学系统的高速核心专网,构建“制度+队伍+技术”立体化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一云”,即混合云,建成基础数据仓库、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及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省开放大学融合门户、网上办事大厅、OA系统、学习平台等信息系统的全面移动化应用。“一库”,即终身学习数字资源库,形成集课程学习、资源应用、成果认证和存储于一体的现代化终身学习生态。“一中心”,即大数据计算中心,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服务教学、科研和管理决策。“一基地”,即以省开放大学新校区建设为载体,推进终身学习虚拟校园、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一体化的平台项目建设。

  (二)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按照“一体化建设、合约式管理”的原则,探索以省开放大学为主体、市县开放大学等为主干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推动办学系统数字化发展。形成纵向的“省开放大学(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市级开放大学(社区大学、市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县(市、区)开放大学(社区培训学院)--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居民学校”五级体系。横向上构建若干个社区教育“终端”阵地,形成社区教育五级体系的“五+N”模式。覆盖全省的数字化学习服务体系,有力推动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和全省居民数字化学习。

  (三)推进数字化教学模式更迭创新

  学历教育方面:推进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改革,创新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即:线上线下双学习空间、课程与学务双导师队伍、人工反馈与自动反馈的双诊断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全过程、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探索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实施“千名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计划”“基层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班”等专项教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模式,提高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拓宽乡村干部的工作思路,优化基层干部的队伍结构,提升干部的学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残疾人运动员“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和支持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员学习训练“两不误”。

  非学历教育:构建项目式学习模式,依托“江苏学习在线”网络平台体系和线下社区教育实体机构,实施社区教育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项目式学习模式,满足学习者需求。如“农村妇女网上行基础技能培训项目”“夕阳红扶老上网工程”“民警职业能力拓展训练”“时代楷模、社区党建”“居家学习、以学抗疫”等,开辟课程空间、打造学习圈、组织专题学习,开展服务不同群体的培训项目。

  (四)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推动学历教育平台和非学历教育平台建设,加强平台数字化资源共享,对教学资源和数据进行智能化管理和应用,实现覆盖教学全过程、全场景的伴随式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学历教育平台建成“月明在线”学习平台,是集教、学、做、评、测、管等功能为一体的教学教务综合平台,汲取了国内外主流MOOCs平台以及教学管理平台中模块化、开放式、云服务等特点,结合开放教育教学运行的具体需求,覆盖教育教学、知识共享、学习交互、事务办理等多维一体的开放学习生态圈,体现了教、学、管全方位智慧化的先进理念。非学历教育平台建成江苏学习在线,作为全省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门户网站,集社区教育课程学习、资源管理、教学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学习平台,也是全省社区教育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全省社区教育政策宣传、理论引领、信息发布的咨询平台,融合WEB网站群、APP、微信服务端为一体的全媒体平台,服务社区教育信息化“五位一体”的管理平台。老年教育平台建成江苏老年教育网,是为全省老年人学习提供支持服务、老年教育机构提供协同管理服务、政府及教育行政提供数据支持服务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终身学习学分互认建成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全国较早开始探索学习成果积累、认证和转换制度,尝试搭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支持服务。

  (五)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学历教育方面: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共享,广泛吸纳相关院校、行业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政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共享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非学历教育方面:建设老年教育优质资源库,通过定期开展的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评选、老年教育资源库评审,形成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并通过“江苏老年教育网”向全省老年人在线免费开放共享。通过参加教育部开展的“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共享与优质案例、“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教育培训项目和课程资源展示等项目,汇聚省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长三角学习资源:通过参与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资源一体化联动发展,组织开展长三角(江苏)社区教育微课推选,遴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质量优良、有推广价值的微课程,加快建立长三角地区开放型市民学习资源体系。

  (六)构建开放教育教学数字化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1-5-4-2”教学数字化质量保障体系,包含一个中心、五个重点环节、四个运行系统、两大保障系统。其中,“1”个中心,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将质量保障的关注重点从教师转向学习者、从教学过程转向学习过程、从教学目标的达成转向学习者发展能力的提升;“5”个重点教学环节,即从专业、课程、教学实施、学习支持服务、实践教学五个重点环节,对在线教学质量做出分析、诊断和改进,将教学质量保障的各项工作进行到底、落实到位,从而达到推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持续运行的目的;“4”个运行系统,即目标系统、组织系统、制度系统、监控系统,通过这四个系统的有序运行,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闭合回路,使教学质量的决策、实施、管理、反馈与改进得以有效实现;“2”大保障系统,即内部质量保障系统、外部质量保障系统,内、外部保障系统相互联动,共同推进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深化数字化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一)加快终身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探索数字化教育教学新理念,立足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融通的教与学的新常态,为终身学习个性化教育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持服务。探索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共享“教育超市”,有效支撑多方合作,建设涵盖学习资源提供方、学习支持服务方、学习者等多主体元素的新型终身教育生态系统和新型终身教育服务供给方式。

  (二)建设终身学习大数据中心

  推进不同平台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提高全民终身学习的便捷性。推进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终身学习数据中心建设,构建资源融通与开放共享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终身学习数智化服务网络,创新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模式,更好满足终身学习多样化需求。加强优质学习资源的应用推广,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辐射。

  (三)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

  丰富终身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应覆盖各大知识体系、各类人群。加快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创新培优、教学竞赛等项目为依托,有效整合社会师资力量,开展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深受学习者喜爱的精品课程。

  (四)构建数字化学习评价机制

  探索学习过程大数据监测与分析,以在线时长、视频学习时长、文档学习时长、TGI偏好指数、RFT学习者价值分类、学习成效等行为数据为观测点,定期采集、清洗和整理,通过数据分析洞察结论,形成不同领域、区域、群体的基于大数据分析视角的评价报告,并不断补充、丰富和调整数据分析报告的观测点,持续为在线学习反馈、学习需求、学习支持等提供数据服务。

  (五)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

  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者思想观念、专业知识、角色意识等方面的新提升,创新数字化教与学能力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推动主动适应智能时代的学习变革趋势,以智慧学习为抓手,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信息化素养提升。

  (六)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创建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和互动空间融合的立体综合教学场。构建数据驱动的“一站式”服务和一体化管理学习模式,实现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和资源建设的数字化、个性化、泛在化。

  推进终身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路径,要以落实《纲要》为契机,不断探索数字赋能终身教育的新内容、新形式、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更好的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