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兰州市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2-20
浏览量:50

各县(区)教育局、党委宣传部、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和旅游局,共青团县(区)委员会,县(区)总工会,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兰州开放大学,各市属学校、事业单位办中小学、市管民办学校:

现将《兰州市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贯彻落实。

  

兰州市教育局 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 兰州市民政局 兰州市财政局

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共青团兰州市委员会 兰州市总工会

 

2024年7月2日

 

兰州市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指示,加快落实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工程”,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打造新时代美丽兰州。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教职成函〔2023〕9号)和《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落实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树立“大教育观”,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促进各类教育资源、要素整合融通。调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打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统筹、优势互补、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原则,把学习型城市建设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合力推进。

(三)建设目标

2024年底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学习型城市网络成员城市,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全民终身学习受众面更广,群众参与度更高,社会治理水平更强。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将兰州开放大学作为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核心平台,按照“市级统筹、分级办学”的运行体制,加快推进县级开放大学和基层教学机构建设,在开放大学内设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学院或指导中心,统筹指导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培训等工作。到2025年,建成以兰州开放大学为龙头,县区学院为骨干,以行业企业学院和乡镇(街道)社区学校、社区(村)学习中心等教育机构为依托,覆盖全市的开放大学一体化办学体系。探索学分银行制度,开展市民学习成果存储、认证、积累和转换实践,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现校内与校外、学历与非学历、职前与职后的融通衔接。

(二)提升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水平。依托开放大学县区学院、乡镇(街道)和社区学习中心,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提供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科普知识、法律常识、卫生保健、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织密社区教育网络,加强特色培育和品牌打造。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依托老年大学、开放大学体系,建立健全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县区扩大老年教育办学规模和覆盖面,探索推进街镇社区老年学校培育;鼓励社会多元主体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培育建设一批养教结合学习点和社会学习点,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鼓励和支持在兰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扩大全民终身教育资源供给。

(三)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面向就业市场、依托行业企业的社会化、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学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和“一县一校一中心”社会培训职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职业培训,促进职业培训健康发展。聚焦“强省会”战略和重振兰州制造,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在职能力提升培训,着力培养现代企业急需的高水平技能人才。围绕高质量就业创业,加快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加强对退役士兵、应届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加快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面向农民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和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农业人才素质提升。

(四)共建共享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统筹区域内各类优质学习资源,推进各部门、各系统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有效扩大资源供给,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社会教育功能,深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向社区居民和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科学普及、文明健身等活动,满足群众学习需求。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向市民开放学习场所和设施资源,构建资源融通与开放共享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终身学习数智化服务网络,挖掘优质数字化资源,更好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引导社会居民共享国家老年教育平台、甘肃社区教育网,丰富市民终身学习资源,提升市民信息素养,增进信息互通与广泛链接,助力构建学习型智慧城市。

(五)高质量推进全民阅读。在全社会持续开展“黄河之滨也很美---“爱兰州·爱阅读”全民阅读活动,积极打造“读者之城·书香兰州”,不断提升地区品牌阅读活动的群众参与度、辐射面和号召力。深入实施“悦读慧心行动”,在全市中小学积极开展“我和家人同读书”“书香社区 全民爱阅读”等活动,推进书香之家、书香校园、读书社区建设,助力全民阅读,营造一种“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阅读经典好书,争当时代工匠”职工阅读分享交流活动,鼓励和引导全市广大职工不断提升技能素质、文化素质,唱响“中国梦 劳动美”的新时代最强音。广泛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农村少年儿童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情操,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树立强国复兴有我的远大志向。

(六)营造全民终身学习浓厚氛围。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为契机,充分利用各单位资源优势,结合本地特色,力争形成“月月有活动、县域有特色、学习有成效”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全民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推动全民终身学习走深走实。深入推介宣传一批在继往开来奋进伟大新时代,富民兴陇谱写发展新篇章的征程中,信念坚定、守正创新、脚踏实地的坚持终身学习奋斗成长的励志人物、长期致力于终身教育领域无私奉献的工作者,以及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明需求的数字化学习模式,引导各类群体通过不断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积极打造满足学习者正向需求的品牌项目。广泛宣传2024年度“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的先进事迹和成果,激发全社会投身终身学习的热情。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2024年6月)。制定《兰州市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市广泛开展202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通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分工,做好工作部署,全面启动创建工作。

(二)申报(2024年7月)。报请市政府同意,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填报《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成员城市申请表》,提交佐证材料,上报《兰州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方案》。

(三)实施(2024年7月-11月)。按照建设实施方案和监测指标体系,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四)验收(2024年12月)。开展自评工作,对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进行梳理总结,进一步查漏补缺,夯实重点工作,凝练建设成果,形成自评报告,通过平台系统填报绩效数据,接受上级部门的全面评估验收。

(五)整改(2025年1月)。根据评估验收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提升,持续巩固学习型城市建设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负责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推动各级政府将学习型城市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意义,市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制定建设实施方案,健全工作机制,负责召开联席会议。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根据检测指标体系,完成相关数据统计等工作。

(二)强化责任考核。要健全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考核机制,将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对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结合起来,督促各县区、各部门将学习型城市建设纳入县区、部门工作规划,推进各项工作步调一致、齐头并进。要加大对全民终身教育工作者、社区教育工作者、老年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力度,在绩效考核、年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三)落实经费保障。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各类专项经费和培训资金,整合资源,有针对性地支持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同时,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确保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附件1:兰州市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指导性指标体系.doc

 附件2:兰州市县域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指导意见.docx

 

来源:兰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