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孙立新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 内涵与目标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内涵与目标
孙立新
宁波大学
摘 要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老年教育发展的指引方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旨在保障老年人教育需求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以高质量发展观来思考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了解发展背景,明晰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明确性、主体能动性、运行规范性、社会参与性等特征,确定老年教育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梳理科学合理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基本框架,探查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全面掌握构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借鉴经验等构建目标。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老年教育;服务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分别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反映了我国社会整体发生了质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党的二十大又一进步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战略和新趋势,体现的是新旧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发展质量、发展动力和发展效率的变革。面临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困境以及老年人对精神生活诉求的日趋强烈,老年教育同样需要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行回应。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环境审视
(一)人口老龄化推动人口结构调整
当前中国正面临人口规模负增长的“老龄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当前国家面临的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研究显示,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在21世纪前半叶持续增长,预计将于2035年、2050年分别达4.12亿人、4.8亿人。21世纪后半叶的最初约6年间,老年人口数量会维持在略高于此的峰值水平(4.81亿—4.84亿人)上,中国面临至少30年的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交织期。这一时期与“以百年为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国家奋斗目标相重合,在此过程中我国将始终无法逃避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整体人口结构正在改变,缺失“人口机会窗口”使得社会缺乏发展的动力机制,人口红利效益正在不断减退,而且社会主要劳动力不仅承担着工作重担,还需要负责家庭长辈养老问题。在此情形之下,教育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如何缓解养老负担,如何开发老年人的人力资源,缓解人口结构变化给我国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的推动下开始聚焦于老年人这一群体。《关于加强老年文化工作的决定》《关于实施老年教育实施项目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尤其是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国办发〔2016〕74号)列举了众多涉及我国老年教育今后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要求“在老龄事业相关政策措施中重视支持发展老年教育”,该规划在促进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随后,多个地方开始着手制定老年教育相关发展条例,力求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实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办学标准、统计口径、激励办法、机构名称等方面的统一,从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年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支持,我国老年教育政策日趋完善。
(三)科技产业革新推动老年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重大变革,这些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新范式并逐渐主导人们的生活发展方向。科技也正迅速占领老年市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智能生活之中。对于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来说,未来长期护理服务和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持续上升也使得他们越来越依靠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对于低龄老年人群来说,他们有能力也有兴趣体验科技革命带来的生活。我国也逐渐形成人工智能养老服务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行业中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在老年教育领域,相关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手段也受到老年人的追捧,可见,老年教育的数字化变革势不可挡,是满足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个性化人才发展的需要,也是老年教育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所做出的合理化探索。因此,我国老年教育服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绕不开数字生产力时代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与便利。
二、高质量发展与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内涵
(一)“高质量发展”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以经济领域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提升为着重点。高质量发展的评判标准是发展成果是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否能增强人民幸福感,是否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然,高质量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领域的发展,而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展开下的高质量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方位进步的发展,应该看到经济发展背后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到经济发展依托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政治制度、自然条件。既要关注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又要关注教育、健康、法律等指标。因此,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的发展,是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社会健康安全的发展,是平衡与充分相统一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从发展目标来看,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在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的价值遵循,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了党的鲜明的人民立场,而且体现了党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人民情怀。党的十九大报告准确地把握了我国人民需求层次变化的现实情况,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变化基于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生产力的发展,是党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的生动体现,最终是为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在构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时,通过完善老年教育的机构与活动场所,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而且对于建设友好型的老年社会,促进老龄社会的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回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待与要求,并由此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其次,从发展方式来看,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安全的发展方式。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传统粗放式高代价发展之路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抓紧转变,中国经济必然会走进死胡同”。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变革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为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方式成为大势所趋,特别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既注重经济总量的合理增长,又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提高老年教育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目前,我国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普遍存在服务对象聚焦不精准、需求识别不精准、供需对接不精准和主体责任不精准等“四不精准”问题,严重影响着老年教育服务的品质。老年教育要逐步构建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服务精益的体系,遵照老龄群体的“现实之需”“可能之需”“显隐性之需”等多层次学习需求,以需为标,以最快的响应速度、最高的教育活动质量,设计出在种类和质量上满足老年学员需求的产品。
最后,从发展过程来看,高质量发展是平衡与充分相统一的发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针对生产力落后状况已经基本解决的情况下而言的,不平衡主要指领域、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指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不高。不平衡是结构性问题,不充分是水平性问题,水平不高必然影响结构,结构不合理也制约着水平的提高。从人民需要变化来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好不好”以及“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问题随之而来,因此,高质量的发展要通过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就要求解决老年教育内生性发展需求。当下老年教育面临教育资源紧缺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老年教育资源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总量性短缺以及财政资源和政策执行资源欠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在2021年末高达2.0056亿人,然而截至2021年,我国老年教育办学机构(包括县以上老年大学数和基层老年教育机构数)总计约11.1万所,相比2亿多的老年人口总量,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总量显得十分有限。再从财政资源来看,若与初等、中等或高等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所占分量更是微乎其微。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与地域之间、家庭与社区之间协同发展的不均衡与不到位:城市老年教育资源的供给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显著优于农村,城市老年人口的学习热情与教育参与率也明显高于农村老年人口;家庭和社区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阵地却缺少信息互通,缺乏代际教育破壁,缺少内容的衔接整合;社区老年教育也存在管理效能与资源共享程度低、体制归属不明、交叉运作方式混乱等困惑。因此,现行我国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必须遵循高充足、高均衡资源配置的要求,以覆盖城乡、公平普惠、多元参与、有效利用为原则,统筹物质资源、数字资源、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加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公平性建设。
(二)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内涵
教育服务体系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要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教育对象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而“体系”一词也充分说明教育过程的运行是由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资源配置、管理运行、供给方式以及绩效评价等所构成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据此,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可以理解为在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政府主导,社会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旨在保障老年人教育需求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该体系涉及多方运行机制共同参与老年教育,以保障老年群体享受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的多方面需求,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在党和国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也在不断加重,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但是老龄人口对生活水平质量的要求也对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对养老资金、养老基础设施、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需求的体量日益增大,造成社会保障、健康保健等福利需求的高涨,从而加剧国家财政负担,同时也给家庭养老增添了压力,越来越多的家庭将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老年群体。但是社会的发展是这群曾经的“年轻人”披荆斩棘奋斗而来的,国家不能忘记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是需求,也是使命。
其次,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由政府统筹,社会多方主体共同构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市场运作的非公共服务逐渐展开,相应的法律政策同“服务两分法”相适应,老年教育服务形成由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各界多方共同参与的格局,体系框架随着行政型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的转变而逐渐发生改变。在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塑造过程中,在坚持政府主导老年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背景下,社会主体正在塑造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新方式。
最后,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是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服务体系指由众多行业及系统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各个部门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任务,由不同专业的从业人员负责运行。发展老年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理论基础的构建、规章制度的完善、实践手段的选择等,服务体系顺利运行也需要制定服务标准、确定和配置教育资源、理顺管理体制等。因此,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生态系统,并由此向周边行业扩散形成不同的老年教育生态圈。但总的来说,在相关政策指引下,老年教育基本形成了属于老年教育学科独特的、系统的、整体性的制度,这也是高质量发展老年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三)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主要特征
首先是目标明确性。任何服务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来规范教育主体的行动。例如,制定老年教育课程标准、老年教育教师的资格要求或者选择教学方式等,都需要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为教育实施主体确定方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越明确,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整体建设的目的性则会越强,实际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作用发挥就会越明显;如果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各个方面目标模糊,那么体系各个部分的建设就会非常松散,教育工作人员的教育行为也会比较随意,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整体框架构建也难以实现。因此,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各个部分的建设目标,描绘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蓝图,才能够落实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中的政策法律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资源供给体系、质量监管体系、信息支撑体系等内容。
其次是主体能动性。教育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各教育主体结合教育目标和现有的资源要求作出综合判断,不断创新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主观能动性”具有充满无限可能的力量,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也始终将“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作为基本价值理念和行为遵循规范,投射在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当中,就是要在以老年人为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作用。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各主体在服务老年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自我发现、自我判断、自我调整,不断地明确老年教育的服务内容,将实践内容与已有的经验、知识与需求相联系,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塑造成熟的教育行为。相反,缺乏主体能动性,老年教育活动则会沦为毫无意义的机械性活动,则不可能实现老年教育目标。例如,政府作为老年教育的主要承办者,主要负责老年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投资老年教育的同时承担老年教育的实施过程、结果的监管。所以,政府部门要致力于不断推动老年教育完善办学目标、规章制度,充分发展政府主体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推动高质量建成老年教育服务体系。老年教育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仅依靠政府的设计与规划,还需要基层的配合与落实,老年教育工作者负责落实政府要求的教育工作,这也是基层教育工作者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体现。老年教育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体现在教育教学上,主观能动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开阔视野,积极进行换位思考,创新思维,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成熟,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再次是运行规范性。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老年教育系统、整体运行的制度性安排。作为一个教育体系,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如果没有明确的规范,则难以形成强大的约束力,老年教育服务系统也很难正常流转。因此,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制度规范性,只有教育服务体系运行规范明确,才能为老年教育教学提供质量保障。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涌现了兴办老年教育的浪潮,老年大学规模在不断扩大,老年教育的内部管理已经成为教育服务体系急需解决的内部难题。服务体系内部需要建立制度规范明确、权责清晰的运行规则,更好地应对老年教育管理体系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和危机,提高服务体系运行效率。对于老年教育来说,如果办学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仍然依赖惯常的路径,则难以应对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和老年人对高质量老年教育的学习要求。这就要求教育制度进行内部改革:一方面,政府需要增加老年学校行政方面的决策权利,赋能老年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创新工作路径;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体不断加入老年教育治理过程,需要扩大社会参与老年教育治理的范围,使利益相关者能够共同推动老年教育治理,这样不仅能够使老年教育广泛接纳决策信息,还能够约束行政部门的决策滥用行为,保障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制度规范性。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规范性还体现在服务过程的规范性。随着国家对教育体系规定的不断完善,老年教育对于老年人的服务和教育过程也逐步完善,在教育过程中,如果随意改变行动计划和章程制度,服务体系的可信度也就大打折扣,同时也将大大影响老年教育的服务效率。尽管各个地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老年教育服务水平和服务内容无法实现完全统一化,但在尊重老年人个性发展特征和年龄特征的前提下,必须注重老年人服务和教育过程的规范性,这也是高质量发展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保障之一。服务体系的规范性在于指引正确的老年教育过程,避免老年教育活动出现偏差和错误行为,保障老年教育按既定发展轨道高质量运行,同时让教育过程能够始终接受监督。
最后是社会参与性。社会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开放性与创新性程度。《老年教育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以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为关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社会活力,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就是鼓励多元社会主体参与老年教育,以增加老年人学习场所,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老年教育政策在制定教育目标时也需要反映社会诉求,充分考虑老龄人的养护和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老年教育服务体系需要以有组织的方式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充分吸取社会资源。而社会力量也能够在与老年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身形象,获得社会尊重。社会参与主要指包括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在内的力量参与老年教育,通过整合老年教育资源促进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是对政府主导老年教育的有益补充,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丰富了老年教育的形式内容,使得老年教育从单一的政府承担转变到以社会多主体共同承担。社会参与也是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缺乏社会参与的老年教育不可能是高质量的老年教育。社会参与不是随机参与和随意参与,而是有组织、有目的和有条件地参与。但是就目前来说,社会力量普遍缺乏有效参与老年教育服务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局外人。
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维度
“十四五”时期,面临新的环境和形势,为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国对增强老年教育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提出了时代新要求,应紧紧围绕以提高老年人晚年幸福为主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社会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服务格局,并以此为依据来构建我国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
(一)明晰老年教育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人们有关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理性认识,是理性思考的产物,涉及的具体内容与教育对象工作、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如果忽视教育理论的存在,不仅会导致理论发展资源的缺失和个人发展的停滞,同时也会造成教育服务体系理论的僵化、单一化,并导致自以为掌握理论的、唯我独尊的、霸权式理论权威的滋生。明晰与老年教育相关的理论基础是全面认识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基于何种理念、遵循何种途径、包含哪些内容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来达成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的目标,需要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作为导向和依据。当然,包括遵从公平、民主理念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注重以人为本的4C理论(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满足即“Consumer's Needs”、综合考量后愿意支付所购买产品的成本“Cost”、促销信息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结与沟通“Communication”、产品如何便利消费者的购买“Convenience”),致力于解决多元协作问题的协同治理理论,关注服务供给效率的公共产品理论等,提供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解题思路。
(二)梳理科学合理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基本框架
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新世纪以来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和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推动老年教育惠及更多老年人的宏观背景密切关联,更与老年教育服务短缺的现实诉求息息相关。老年教育的公共属性和政府责任以及社会层面提供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对于构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意义重大。如前所述,目前对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将其理解为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集政策法律、组织管理、资源供给、质量监督和信息支撑等方面为一体的保障老年教育正常运行的有机整体。立足国内外老年教育发展形势及当前发展基础,结合党和国家对老年教育工作的最新政策精神和工作部署,在国家大力提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政策法律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资源供给体系、人才服务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信息支撑体系等几个方面。需要重视老年教育服务各个层面的体系建设,健全层级体系,理顺老年教育内部管理体制,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发展格局,使得教育公共服务的下属概念在老年教育领域中运用与扩展,从而为各类老年教育服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三)探查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中发〔1982〕13号)确定了老干部离休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制度,提出要注意发挥他们思想、政治和组织方面的作用,为了响应政策的号召,丰富退休老干部生活,我国正式建立全国第一所老年大学。虽然经过四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老年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下,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首先,老年教育管理体制不通畅,教育部门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于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存在部门权责不明晰、多头管理、资源分配不合理等多种问题。其次,老年教育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理念以及管理体制等不同,导致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在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日益增大,“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效应明显。如:老年教育普惠性尚未达标,老年人口增加的比例与地区教育资源供给矛盾突出;城乡老年人接受教育的资源条件远高于农村和偏远地区,部分地区老年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教育场地和教育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等。再次,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手段造成的“新数字鸿沟”,可能会引发新的教育不公平。最后,老年教育教师整体年龄较大,专业化水平不高,且流动性较大,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新时代老年教育的发展遭遇瓶颈。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要了解老年教育发展的基础,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找到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内容和方向。
(四)全面掌握构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借鉴经验
要构建乃至完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需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以及国内某些区域较为成功的经验,并在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提炼适合我国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以及保障机制。首先,加强国外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经验借鉴。很多发达国家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国外较早开始研究如何保障老年人生活权利,1991年《联合国老年人原则》明确要保障老年人享受教育与文化资源的权利,认为教育还可以延长老年人的工作寿命,可以弥补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劳动力市场“生产性工人”不断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北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以提升老年人的职业技能为目标,新西兰、美国、韩国等国家致力于提升老年人弱势地位,他们在教育养老方面的先进模式与成功经验也可以为我国提供一定参考。其次,总结我国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本土化实践经验。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于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也较为深入,各个地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验和模式。如:北京市专注于教育助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上海市专注于构建信息化支撑的老年智慧学习场景;浙江省专注于打造“浙里康养”老有所学标志成果;山东省专注于创办高水平有特色的老年教育新格局。这些都是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老年教育相关机构打造的品牌项目,同时也是当地教育发展的新名片。学习老年教育建设的外来经验和本土经验,是推动我国老年教育服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总的来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加重,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其生活品质,老年教育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应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构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保障老年人的教育问题,从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会发展目标。
原文刊发于《两岸终身教育》2025年第1期第1-8页,因篇幅所限,参考文献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