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社区共学养老研讨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1-03
浏览量:50

  2024年12月20日—22日,第七届全国社区共学养老专题研讨会在杭州钱塘区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中度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共学养老的新发展与挑战”,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委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科研机构工作委员会、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杭州市钱塘区教育局承办,杭州学习生活促进会、社区共学养老专委会、杭州市钱塘区社区学院协办,“社区教育大讲堂”新媒体编辑部提供全媒体支持。

  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四川、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江苏、山东等12个省市150人参加。14个专题报告和2个互动交流环节,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理事会成员杨进,在《国际社会终身学习发展趋势》的报告中指出:人人享有终身学习权利逐步得到保障;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得以倡导;教育学和学习科学理论取得新发展;学习型城市、社区、乡村和学习型组织建设逐步推进。在《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老年学习》的报告中提出,应当高度重视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发挥学习科学在促进老年学习中的作用;开发对老年人友好的学习场景与技术。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江波在《老龄人口 基层治理 终身学习——社区治理视域下老年教育问题的思考》指出,终身教育理念与积极老龄观完全一致,建设终身学习/教育的社会是积极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必然是终身学习/教育的学习型社会。为社区“一老一小”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情感服务支持,是社区党委的责任。高质量的社区建设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需要专业化的团队的支持和赋能。加快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成熟成型,推动养老生活向发展型、参与型转变,真正让每一名老年人都“老有所养”。同时提出了共学养老、学/养结合,学(教)/护(医)结合、医(护)/教(学)结合等观点。

  上海开放大学校长,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贾炜在《从联接到融入——数字化赋能上海老年学习团队的生态式解法》报告中提出,老年学习团队是推进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支点。数字化是撬动老年学习团队的有力杠杆。生态式解法是滋养老年学习团队的关键之举。老年学习团队组织方式转变对数字赋能提出新要求。数字化赋能的重点不是去组织老年学习团队,而是要为团队生长创设更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数字化赋能,从增加数字联接到融入数字生活。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委会副理事长,杭州学习生活促进会副会长兼社区共学养老专委会主任汪国新在《社区共学养老新发展与挑战》报告中提出,老年教育经费短缺,倒逼教育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社区共学养老恰逢其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国计与民生两个视角看,社区共学养老之路是必由之路。杭州七年推进社区共学养老,已经受到了人文社会科学家领域专家的关注,得到了终身教育领域的高端学者认同和赞赏,也受到东亚学界的关注。实践探索的面扩大到北京、河北等更多的地区了,经济相对困难的保定市唐县已经尝到了培育老年学习共同体的甜头。继杭州市之后,北京市、武汉市等地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发展社区共学养老”。学习内容方面,更加重视心理素质提升与心性的完善。

  神户大学名誉教授,凑川短期大学前校长、特任教授末本诚(日本)在《利用生活故事促进老年人学习》的报告中提出,回顾过去的经历虽然是“面向过去(回头看)”的行为,但并非必然是消极的。利用生活故事进行学习,就像是对过去的某个时刻打上光源,照亮现在的自己,并将光影投射到未来。这样就能更清晰地看到(认识)自己。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编审,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心(全国)副主任项秉健在《出老惟共学》报告中提出,学习是一种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的过程,生命成长需要自我否定,惟否定旧“我”,才能实现生命成长;犹如蚕破茧、蝉脱壳,更新来自内在的生命力。生命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自省的过程;不是芯片间的知识拷贝,拷贝不需要过程。

  杭州市钱塘区社区学院院长王关校在《普惠多元 泛在可选——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钱塘实践》报告中介绍 ,钱塘区以“普惠多元、泛在可选”为目标,高质量发展老年教育,织密网络,优化运行机制,整合利用资源, 将区级老年大学、老年电视大学、老年开放大学合并,实现管理同步实施、资源统一调配、特色相互借鉴、功能全面发挥,为区域“共学养老”全面推进提供了条件。

  杭州市临平区中心学校副校长余娟文在《社区共学养老临平县域新探索》报告中介绍,临平区重视制定和完善老年学共体培育管理机制。因为,稳定和发展老年学共体是县域推进社区共学养老的基础,建立和运用社区联络员开展老年教育的制度,是扶持老年学共体的关键,挖掘社会资源,建设和优化社区共学养老基地,是县域推进社区共学养老的有力举措。临平区探索县域社区共学养老的机制取得初步成效。

  北京教科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市成人教育学会学术部主任邢贞良,北京教科院研究员、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史枫,在《社会参与视角下社区共学养老的需求模型与供给策略探究》报告中指出,传统的老年教育组织形式难以满足老年人高级社会参与的需求。老年学习共同体要从休闲娱乐型向赋能社会参与型升级。社区共学养老是最具时代特色、泛在可及的高质量老年生活(社会参与)组织方式。老年教育服务老年人的生活,可以从社区共学养老中找到出路。社区供给的策略,一是进一步吸引老年人社会参与,二是社区学习空间开放、共享与挖掘,三是赋能高质量老年生活的项目设计。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成人教育》原副主编、作家徐明祥在《中度老龄化社会社区共学养老的民生意义》报告中强调,中国“社区共学养老”理论与实践的特点是原创、实用、接地气、惠民生,全面推进前景广阔,在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值得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学习和推广。社区共学养老的推进,民生意义与价值突出。要积极为开展农村“社区共学养老”创造条件。社区共学养老是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的有效措施之一。社区共学养老能够在“增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内生动力”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

  广州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育部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熊军在《慎思笃行 泛在可及》报告中指出,深入思考和躬身力行,是办好老年教育的法宝。老年教育具有“普惠”本质,要坚持“兜底、公平”原则,市开放大学,重点创新运营方式,推动老年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真正实现现实意义的“泛在可及”。康养学游项目的有益探索和“星海杯”中老年合唱节(省内外23支队伍、共计3000余人参加)的成功举行,正是社会参与、全民行动之主体渠道(开放大学)与社会渠道畅通联动机制创新的成果体现。

  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会秘书长蔡正华在《健康老龄化与社会资本的关系研究——以福建乡村乐龄学堂为样本》报告中说,终身学习包括生命各个阶段的学习,包括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乐龄学堂是一个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解决个人和社区的需要的过程。乐龄学堂提供机会,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建立社交网络和促进其在家庭、社会及更广阔领域内发挥作用,使老年人获得价值感、归属感和依恋感。

  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茂雷在《坚定走社区共学养老之路》报告中表示,社区老年学习共同体是老年教育得以落地的十分重要的平台。重视课程建设,关注所设课程的针对性与指导性。重视知识转化,关注学习者的理解、接受、运用。重视道德教育,关注心性提升、生命成长一以贯之。在北京顺义区的实践表明,老年学共体一年一本好书阅读是培养学共体成员读书习惯的好方式,线下为主的团队学习是社区共学养老的首选,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的老年教育项目,将坚定地走社区共学养老之路。

  大会设置了2个互动交流环节,现场热烈讨论,与会嘉宾纷纷就如何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完善、创新老年教育模式、加强社区共学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等议题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国老年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更为推动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老年教育的良好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社区共学养老”理念,作为社区学习共同体实践的深化与创新,凭借其投入小、易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特性,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杭州的实践探索,到北京、武汉等地的积极响应,再到被纳入多地学习型城市建设计划之中,“社区共学养老”正逐步成为推动中国养老事业发展和老年教育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社区共学养老”模式的不断深化与普及,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受益于这一理念,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元、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服务。同时,这也将进一步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完善,推动老年教育方式的创新和社区共学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国老年教育的未来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

  大会由汪国新主任、史枫所长(北京教科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科研机构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何丹书记(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书记、原杭州市教育评估与师生发展中心主任)共同主持。

 

来源:社区教育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