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开放大学学生处 刘洋、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 童婷婷

 

  高校毕业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的峰值,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个百分点,加上近两年未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庞大的群体无疑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高校的“一把手”工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指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政策遵循。在当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要全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新渠道,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升毕业生适应新就业市场需求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做到点对点精准发力,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新赛道。

  一、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对毕业生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毕业生待业人口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对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压力,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就业岗位有限,用人单位的招聘速度跟上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即需就业人数大于就业岗位数,这使得就业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近期有的高校招聘辅导员和管理干事等岗位,报名人数达到了1:800的比例。

  二是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导致的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不能适应和满足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变化。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当一部分专业毕业生供应过剩,而就业岗位需求不足时,就容易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是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标准不断提高,例如,有的高职院校招聘体育教师都要求博士学历了。

  四是全球经济复苏期,企业用工需求减少,缩减招聘计划,毕业生就业机会减少。此外,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影响相关行业就业。

  五是毕业生就业观念问题,受传统就业观影响,许多毕业生对工作类型、薪资、工作环境等有较高的期望值,求职时倾向于选择稳定、体面、福利好、有编制的岗位,比如竞争非常激烈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教师等“铁饭碗”,而忽视了一些新兴行业的新职业岗位,限制了自己的就业选择面。这种就业观念也导致了就业难的问题。

  面对毕业生就业难现实问题,我们既要看到挑战,也要看到机遇。随着数字科技发展和经济多元化,一些新的就业岗位也在不断涌现。例如,近年来,随着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绿色环保、电子商务、在线教育、数字经济、互联网、平台经济、现代传播、会展经济与大众生活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毕业生需要调整就业关注点,及时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相统一。

  二、新职业开通毕业生就业新赛道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迅速崛起,催生了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生活服务、网络金融、数字媒体、大众娱乐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一批工作内容新颖、工作模式多样的新职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挖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就业潜力”,2023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相关政策的大力驱动下,新职业发展迈入新阶段,与新职业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均得到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明显扩容,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走高,人才需求缺口不断扩大,新职业新业态不断壮大,扶持就业吸纳能力持续增强,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

  2022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新增了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新职业,目前我国以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网络主播、网络配音员等为代表的新职业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近1亿人,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不断创造新的供给和需求,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劳动者乐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新的选择机会。新职业引领就业新方向,开辟就业新赛道,引领了就业新风向,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毕业生对新职业的关注度也在持续上升,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带动了众多新职业岗位的兴起。例如,在线学习服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网络选品员、网络主播、视频创推员、平台管理员、电子商务师、商务策划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师、数字游戏设计师、广告设计师、 包装设计师、产品设计师、视觉传达设计师、品牌推广师、视频节目主持人、软件测试员、数据分析处理工程师、视频制作摄影师等受到众多青年人青睐,扩大了从业规模。近五年来,受产业结构调整、平台经济兴起、青年就业观念转变等因素影响,新职业从业人数也在逐年攀升,人才缺口巨大的新职业岗位成为大学生就业蓝海,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提供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就业新空间、新机遇,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形成新业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

  三、新职业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局

  新职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赛道”,正释放出海量就业机遇,一大批充满前景的新职业正成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新选择。大学生朝气蓬勃,具有探索精神,掌握职业技术方面比社会其他群体具有优势,新业态新职业也需要大学生群体的加入。新职业以企业需求为核心,链接行业,体现了新技术、新需求的发展趋势,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早在两年前,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13个新职业时就已经预测,5年内这些新职业的人才需求将年均超过百万人。新职业已经成为体量庞大的就业蓄水池,成为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新沃土。新职业的出现,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就业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要作出积极回应,深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促就业。

  一是加强毕业生新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更多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和新职业的就业信息,学校要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及时了解新职业发展动态,有计划地构建“新职业校园技能标准培训”、“新职业技能竞赛”、“新职业创业分享”、“开发新职业教材”、“建设新职业教师团队”等系统工程,为大学生在新职业岗位就业赋能。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对接、与社会需求同步。向大学生科学、准确地介绍新职业,引导大学生树立多元就业观,关注新职业、走进新职业、选择新职业。

  二是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动态的专业学科、课程设置优化调整机制,提升专业人才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的适配度。精准对接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发展需求,因时因势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既要保证匹配度,又要适度超前。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依托大数据和先进数字技术,预测行业发展及其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方向,强化就业状况对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反馈联动,优化与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和精准化地培养造就大量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契合。

  三是推进企业与高校深化合作协同育人。持续优化新职业人才联合培养方式,协同培育一批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水平新职业人才,不断提升专业人才供给质量。

  四是深入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校园,实行1+X。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体系。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教学之中。

  五是高校要主动加强与新职业企业、共享经济平台、媒体平台、网络平台、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等领域的合作,搭建新业态新职业毕业生就业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新职业、新业态、新机遇、新作为”专场招聘宣讲会、新兴产业发展成果推介,新兴职业大咖成果分享、新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扩大新职业的影响力,使新职业走进高校、走近大学生就业群体,更好促进大学生到新业态领域就业。鼓励并引导大学生到新业态企业开展岗位实习锻炼,提升大学生从事新职业的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对新业态的了解和适应性,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联动模式,拉近大学生与新职业岗位之间的距离,引导大学生热爱新职业、投身新领域、建功新时代。

  2023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形势的新挑战,新职业迭代速度加快,为青年人实现更充分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新机遇。高校要正确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拥抱这个变革的时代,引导毕业生转变传统、落伍、保守的择业观,更新就业思路,拓宽求职视野,树立现代发展的就业观。聚焦新业态,推介新职业,大力开拓大学生就业新渠道,关注新职业动态发展与就业岗位需求,提升毕业生从事新职业的技能,引导更多毕业生加入新职业从业大军,从实际出发,先就业再择业、早就业快就业,勇于创新创业,助力国家现代化建设,在追寻职业梦想中充分展现自身价值,绽放新时代青年风采,创造美好未来,实现新型产业发展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双促双赢。

  (《全体育》杂志 2023-07-12)

【新观点】以新职业为新引擎,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3-07-14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