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研究型的组织和团队,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以课题为抓手,以中青年研究团队为骨干,围绕社区教育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扎实的成果。为了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研究工作向基层延伸,搭建更多研究平台,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经研究决定在社区学校层面设立“社区教育科研基地”,共同参与学术研究活动。

  6月18日下午,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社区教育科研基地”授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长宁区社区学院616多功能厅顺利举行。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市终身教育研究会会长王伯军,市教委终身教育处二级调研员夏瑛,市学指办主任彭海虹,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顾晓波,相关区社区学院院长等社专委指导专家以及社专委中青年研究团队,7所“社区教育科研基地”相关负责人以及长宁区10所社区学校常务副校长出席了本次会议。

  研究会常务理事、社专委指导专家、长宁区社区学院院长张东平致欢迎词,张东平院长指出自去年成立以来,在市有关部门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专委会成员们一直扎根社区,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希望专委会能够继续用好终身教育研究会这个平台,结合社区教育实践将研究不断向基层和一线拓展,为终身教育建设共同努力奋斗。

  社专委指导专家、市学指办主任彭海虹宣读了本次“社区教育科研基地”名单,与会者通过短视频了解了7所社区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科研成绩。参会专家向7所社区学校代表颁发了“社区教育科研基地”铜牌。社区教育研究是创新社区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途径之一,本次“社区教育科研基地”的设立,是社区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创举。

  松江区石湖荡镇社区学校校长姜延军作为科研基地代表发言,介绍了学校的科研发展之路,学校通过科学研究掌握工作重难点、破解社区教育发展瓶颈、满足市民的学习需求,同时促进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姜校长表示石湖荡镇社区学校将积极学习前沿理论,主动整合力量建队伍、问题导向立课题、联合联动创机制、集中力量抓实施,通过科研基地建设提升教职工科研素养和理论水平。

  为了加深大家对社区教育科研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共同探讨社区教育的发展路径、交流研究成果,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社区教育专委会主任、长宁区社区学院教授宋亦芳做了《如何开展社区教育科学研究》的主题讲座,他认为教育的现代化要求社区教育向高水平、高质量、信息化发展,社区教育不仅需要精耕细作、踏实实践,更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宋教授从学会选择研究课题、突出研究特点、如何开展研究工作以及把握研究策略四个方面讲解了社区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展好课题研究,写好科研论文。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社专委副主任国卉男副研究员就社区教育中青年研究团队研究成果的分享,介绍了团队的成长历程,承担《教育现代化2035视域下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课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社专委指导专家、徐汇区社区学院院长杜俭做了专家点评。杜院长指出两个精彩的分享饱含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思考与实践探究,希望在今后能够继续发挥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这个大平台的积极作用,在专业团队和专业领导的带动下,做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形成丰富的社区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科研提升思考、达成社区教育“立意高、格局大、专业强”的美好愿景。

  每一位社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社区教育的研究者,更要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调研员夏瑛,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会长王伯军讲话并做工作指导。

  夏瑛调研员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的科研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社教工作者要深入思考,捕捉社区教育的新发展、新挑战;要注重研究,以科研带动终身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要善于钻研,从专业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出发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社区教育实践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注重科研就是要以科学研究的精神促进社区教育质的提升。

  王伯军会长指出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读书武装头脑、“打好地基”,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教学科研、特色科研和一般科研,造好科学研究的“三层楼”,通过学习提升研究素养、提高研究水平。

  本次会议由社专委秘书长、长宁区社区学院副院长丁海珍主持,会议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成都社区大学、崇明区社区学院等领导专家和同仁近300人以及长宁区社区学院全体教师在线参与了本次学术研讨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社区教育科研基地”授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0-07-10
浏览量:50